[推薦玩家:領隊-華清仁]
毛利文化村,位於紐西蘭北島中部的Rotorua,
一個不受政府經費補助,完全「自給自足」的紐西蘭原住民觀光景點。
這是「毛利版本」的 "扛棒",
入口處的購票處,
早期的傳統單薄票券,已經替換成先進的「數位條碼」感應票券囉!
按照說明圖案,數位條碼感應之後,閘門才會打開。
紅通通的拱門柱子,浮刻著許多圖騰式的「誇張臉部」,「全身刺青」的圖像。
照片中的「臉部」,呈現: 大眼睛,吐舌頭的猙獰面目,
其實這是用來「恫嚇」來犯敵人的兇狠面像;
而左右兩位,狀似「門神」的人像,手持綠色「權杖」,象徵族群裡的有威望的頭目。
園區內,很多的木雕藝術,都是呈現類似的構圖。
而這些木雕藝術,根據長年累月的毛利傳統,
族群內只有「男性」才能碰觸雕刻,「女性」是嚴格限制的。
然而,女性能做什麼呢?
編織,舞蹈,歌唱,烹飪等「軟性的」技能,才是她們的專才。
她們利用隨處可得的狹長草葉(類似瓊麻葉),作為編織的基本材料,
利用貝殼較為扁平,鋒利的邊緣,當作切割的「刀片」,
在葉片上,按照想要的尺寸,刻畫出長寬不同的級距,再把表面上的葉綠素,一一予以刮除,
再把這些初步製作的「半成品」,放入滾水中加熱,
把刮除葉綠素的絲狀纖維,完全利用滾燙熱水,乾淨的去除,
再度撈起之後,這一條條的半成品,就成為一節一節顏色相隔的「成品」,
接著就要靠女生的巧手,將這些成品,搓揉編織成「裙擺」。
毛利文化村內,雕刻藝術品慣用的三種顏色: 紅,黑,白,
紐西蘭原住民,毛利人「半穴居」的「介字型」房屋。
這個架空的小房屋,可不是「住家」,你猜它的用途是什麼?
它其實是個「儲藏室」,類似現代的「冰箱」,只是儲藏的「保鮮期限」非常的短。
毛利人的古老的烹煮方式,利用當地源源不絕的地熱,
將鋪設在裡面的「食材」,悶熱熟成之後,才取出食用,
這種烹煮方式,稱之為Hangi(音同: 夯以)。
時至今日,這種「毛利風味餐」也從祖傳的平淡無味 "古早味",改良為適合現代人的多樣口味,
只是利用地熱烹煮的「祖傳風格」依舊保存著。或許,這也是代代相傳,不能忘本的原則吧…
園區內,許多地方都蘊藏著豐富的地熱,
而地表下充沛的的熱氣騰騰,夾雜著濃厚的硫磺味,隨著四面八方吹來的風,到處恣意飄散。
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地熱「間歇泉」: 這個受到四處亂竄,而且力道十足的地熱擠壓,
透過微小的洞口,最高曾經噴發高達50-60尺。遠處看來,氣勢十分的壯觀。
地熱,除了能烹煮食物之外,還能做什麼呢?
在領隊的「解說」之下,團員們一個一個坐下來,「烤」屁股…,
天氣冷的時候,這裡可是「座無虛席」喔!
(補充)現代化的不繡鋼「夯以」烹煮器具,還有各式各樣的可口食物…
留言列表